古佛洞位於靈山公園下方,洞口可面對淡水河,遠眺關渡碼頭、關渡大橋、觀音山以及淡水河口。此洞在民國62年2月動工整建,其經三年而成,奉祀千手觀音、四大金剛與廿八部眾。洞內隧道全長80公尺,兩側總共開鑿廿八處凹洞,供奉廿八尊部眾神像。另於洞口面向淡水河處,開鑿三川門,門外左側神龕供奉靈山山神,右側神龕供奉福德正神。

  石雕方面,有前文所述的乾隆時期石柱,以及過道正中陳列鎮洞寶臼;關於此臼用途有一說認為是平埔族遺物,一說以為漢人舂米器具,另一說以為1853年《天津條約》開放淡水經商後,取得經營權之關渡仕紳林大春船隊的工具,用於調和修補船身原料。

  總而言之,此洞石雕多位於民國65年完工的三川門立面之上,設置石獅、龍虎堵、日月麒麟等壁堵,採用浮雕與透雕的技法;中港門兩側的石象一對,大型的龍虎堵,及腰堵的三王圖石雕。

  民國70年至73年修建財神洞,將關渡宮打通至淡水河濱,並於後方洞口增建福德正殿,民國89年重修,豎立〈關渡宮財神洞碑記〉。財神洞正殿(財神殿)供奉天官賜福財神,此洞隧道兩側雕鑿精緻浮雕壁畫廿舖,以及四處凹龕,供奉四大財神:文財神比干、武財神趙公明、季倫財神、萬山財神,再加上財神殿的天官財神,合為五路財神。洞口大殿奉祀福德正神,龍邊供奉進寶郎童,虎邊供奉招財童子。

  財神洞三川門石雕最具特色於巨大的龍虎透雕石窗,運用圓雕、透雕、弄空的技法,鑿雕出雙龍在水氣雲霧中搶珠的意境,整體構圖畫面足以媲美凌霄寶殿的巨型龍虎石堵;反觀虎邊的二虎遊林則呈現一分穩重靜穆,二虎蹲踞欲躍,前肢伸直,後肢彎曲,正是惠安風格之傳統;左右壁雕鑿文武財神,以及吉祥圖案;中港門兩側設置石獅,外形精壯有力,體現百獸之王的洗練風格,為典型的南方石獅;大型龍邊石窗之上的頂堵與水車堵,分別雕鑿1980年代的〈一路連科〉吉祥圖案以及2000年代的〈廣福天〉,前者強調細部的工藝性,後者以多層浮雕表現空間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