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渡寺與功德堂安奉地藏王菩薩及供信眾安奉祖先進主神位。地藏王菩薩是一位出世聖者的名號,佛教稱地藏王,道教稱幽冥教主、酆都大帝。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》中有云:「安忍不動猶如大地,靜慮深密猶如祕藏。」因而故名為「地藏」,象徵地藏菩薩有如來的三德,秘藏無量的妙法與法財,能夠救度教化無數眾生,使眾生皆能修行成就,登上解脫的彼岸。


  •   佛家認為地藏王菩薩從釋迦牟尼佛寂滅後,到彌勒佛出世前的期間,受釋迦牟尼佛接引,引導五濁惡時、無佛世界的迷界眾生。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中記載著地藏王所發的大誓願:「立發大願王,願我盡未來,苦海作舟航,眾生悉度盡,我方證涅槃,地獄如未空,誓不作法王。發大誓願已,生生勇力強,歷劫修萬行,身居常寂光,分身千百億,塵剎現地藏,常在幽冥中,方便作教主,救度諸眾生,脫苦生天堂。」地藏王菩薩較之於其他菩薩誓願更為深重,與閻浮提有大因緣,專施予人生的幸福和佛道的圓成,是誓願的代表菩薩。

      民間傳說安徽九華山為地藏菩薩說法的道場,相傳新羅國(今朝鮮半島東南部)僧人金喬覺為地藏王菩薩的化身,於唐玄宗時來華,入九華山修道。地藏王(696~794)於佛滅寂一千五百年後(唐貞觀3年)降跡為新羅國人,姓金,名喬覺,為古新羅國國王金氏近族。據說,金喬覺早年曾來大唐留學,漢學修養頗深,待金喬覺回國後,毅然拋棄王族生活,剃度為僧。唐開元7年(719),金喬覺年24歲,攜神獸「諦聽」航海至江南池州府青陽縣九華山,端坐於九子峰頂75年,於唐開元16年7月30日夜成道圓寂,計年99歲,是以民間以每年7月30日(或29日)為地藏王成道日。

      此外,民間也把地藏王視為地府主宰,是閻王與東嶽大帝的上司,所以舉行喪事、超度法會、普度等,常會供奉地藏王。墓園、靈骨塔或戰亂、意外頻傳之地,也會供奉地藏王,希望祂超度死者,保佑生人。一般菩薩的造形多為頭戴寶冠、瓔珞裝飾、身披天衣的天人相,而地藏王菩薩神像的造型主要有兩種,其一亦為菩薩像,但另一種則為比丘像,為光頭圓頂或頭戴毗盧冠,身披袈裟、手持錫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