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地公是鄉土的守護神,俗諺:「田頭田尾土地公。」即是在描寫土地公的蹤跡各地皆有,無所不在,有人的地方,就有土地公,是台灣最普遍的民間信仰。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、福德爺、福德公、伯公、土地爺、土地神、地主公、土地、土伯、土正、地主、社神、社公、社官、后土等。


  •   關於土地公之出身,民間流傳頗多,有一說為源於自然崇拜,可與石頭、樹木結合而具體呈現,有的立石為社,有的結合大樹而成樹社,因石頭與樹木皆是與泥土有關的象徵物。土地公之崇祀亦有一說為來自人格神的社會崇拜。左傳中記載:「共工氏有子曰句龍,為后土,后土為社。」在神話傳說裡,共工氏頭觸不周山,西北天柱為之崩裂,幸有女媧氏鍊石補天,句龍后土,才使天地復原。句龍為第一個人格化的土地公,居后土,對土地與水利立有大功。

      民間流傳著關於張福德之成為土地公的傳說。相傳周朝一位上大夫的家僕張明德(或張福德),其主人赴遠地就官,留下家中幼女,張明德帶女尋父,途遇風雪,脫衣護主,因而凍死途中。臨終時,空中出現「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」九字,蓋為忠僕之封號,上大夫念其忠誠,上奏朝廷,周武王感動之餘說:「似此之心可謂大夫也。」並追封之,故土地公有戴宰相帽者。

      另一傳說為善書《福德正神金經》中所記載,土地公姓張名福德,生於周武王2年2月2日,擔任稅官的張福德愛民如子,善行無數,享年一百零二歲,並且死後三日容貌不改、面色紅潤。之後,接任的稅官奸惡無常、魚肉鄉民,使得人們更加懷念起張福德,一個貧戶便撿了四塊石頭,一塊作屋頂、三塊作牆搭成膜拜的小廟。想不到因此五穀豐收,變成富豪,百姓咸信神恩保佑,乃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,取其名而尊為「福德正神」。尚有一說為土地公乃平時對地方有貢獻、品德高尚之人,死後為城隍爺任命為土地公,或是有德之人死後,可被上帝封為土地神。亦有傳說土地公是一位溫厚篤實、因公瘁亡的官老爺。